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文字没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我刚抵达加国时,就被它辽阔的土地折服,我当时就天真地以为,加国的粮食产量肯定是世界第一,或者至少比亚洲国家的产量高,结果才发现,我国的粮食产量居然是加国的十多倍!
米国是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耕种面积达160万平方千米。这里面玉米的种植培养面积大概是9,200万英亩,大豆养殖面积大概是8,000万英亩,小麦种植培养面积大概是4,800万英亩,水稻种植培养面积大概是260万英亩,这几类粮食也是米国主要的粮食,加起来种植培养面积总共是2.5万亿英亩左右;
印度的耕地面积目前高居世界第二,而且印度的耕地面积约占总国土面积的50%(耕种面积高达156.4万平方千米)。印度国土面积虽然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是,印度国土面积的一半都是耕地。印度农业,垦殖指数高、复种指数低,
单产也低,一种原因是由于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另一方面也与天气特征情况有不少关系。中印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都很频繁,印度相对更明显,而且因为国土小而集中,往往容易形成全国性的灾害、印度每年都要出口1200万吨左右的优质稻米,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
中国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大于米国,更是印度的三倍还多,但境内多山陵、荒漠、草原,平原面积很小,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6.13%,耕种面积约128万平方千米,而且中国可供耕种的土地几乎完全开垦完毕。
俄国是世界第一大国,领土面积达1709万平方公里,但大部分领土在寒带,终年冻土,耕种面积只有122万平方千米;
巴西拥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对于保持世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巴西理论可开垦土地在7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但为保护亚马逊雨林,巴西算比较克制了,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耕种面积只有56万平方千米,未来通过焚烧森林可能会增加很多。
阿根廷每年的小麦产量能够达到1000吨,它的粮食出口世界第四位,肉类出口继澳大利亚后居世界第二位。
加国是世界有名的地广人稀的国家,国土50%区域被森林覆盖,35%被积雪覆盖,不到15%位城市和耕地面积,耕种面积只有38万平方千米,约跟非洲小国尼日利亚的耕种面积差不多,尼日利亚可以播种两到三茬,能够生产的粮食更多。
乌克兰国土面积60.3万平方公里,其中约70%用于农业生产,55%以上土地用于农耕。乌克兰耕地不是普通耕地,而是世界上最好的耕地之一,但它被俄国入侵之后,农业生产扰,间接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
不过以上只是谈了粮食产量,殊不知全球 80% 粮食交易量都被四大不良粮商控制,只要你活着,就无法逃脱全球四大巨头的压榨,幸亏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粮食储备,否则真要被西方粮商抢走饭碗了。
2022年,加国粮食产量为5702万吨,世界第十。加国国土面积为998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二,但是加国的耕地只有4600万公顷左右,不足国土面积的5%。这主要是加国北部地区为极地长寒气候和副极地大陆性气候,天寒地冻,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加国的农场和人口,都集中在南部地区,尤其是与米国毗邻的400公里的狭长地带,位于北纬49到53°之间。加国的耕地虽然占国土面积比例较少,但加国只有3892 万人口,人均耕地较多,人均粮食产量多达1543公斤。
2022年,乌克兰的粮食产量为6173万吨,世界第九。乌克兰位于黑海北岸,拥有广阔的乌克兰大平原和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一两土二两油”的说法,很适合种植农作物。乌克兰的粮食产区主要分布在第聂伯河沿岸,耕地面积约4256万公顷,人均粮食产量为1403公斤。乌克兰是著名的“欧洲粮仓”,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
2022年,法国的粮食产量为6555万吨。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起初法国实行类似于我国的小农经济,农民起早贪黑,精耕细作种植庄稼,但还是解决不了法国人的“吃饭”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开始搞农业现代化,通过“土地集中”,实行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最终促进了法国农业的发展,让其成为了农业强国。
2022年,阿根廷的粮食产量为7931万吨。阿根廷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降雨量充沛,水资源很丰富,适宜种植农作物。阿根廷还有著名的潘帕斯草原,这是阿根廷主要的粮食生产区。2022年阿根廷人均粮食产量为1775公斤,这也让阿根廷成了重要粮食出口国。
2022年,印度尼西亚粮食产量为11251万吨。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由17508个岛屿组成的一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位于热带地区,降雨充沛,光热条件好,水资源丰富,很适合农业生产。印度尼西亚有8000万公顷耕地,是个农业大国,但是印度尼西亚有2.71亿人口,人均粮食产量为422公斤,大多数都用在本国消耗,粮食出口很少。
2022年,巴西粮食产量为11923万吨。巴西位于南美洲,国土面积为851万平方公里。巴西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再加上巴西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降雨量充沛,光热条件好,很适合农业生产。巴西拥有耕地7670万公顷,牧场1.723亿公顷,人均粮食产量为565公斤,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
2022年,俄国粮食产量为13327万吨。俄国国土面积为1709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领土大国。俄国国土位于北方地区,靠近北极,国土大部分属于温带与寒温带,气候寒冷,降雨量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俄国幅员辽阔,耕地面积比较多,超过了1.577亿公顷。
2022年,印度的粮食产量为31471万吨。印度国土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其中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40%,印度的耕地面积也超过了1.6亿公顷。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充沛,再加上有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其农业发展不错。
印度粮食产量位于世界第三,但印度拥有14多亿人口,变成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过多,导致印度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32公斤,世界人均粮食产量是343公斤。印度每年会出口一部分粮食,但是印度还有上亿人非常贫困,没解决温饱问题。
2022年,米国粮食产量为57109万吨。米国国土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米国中部地区有广袤的中央大平原,耕地面积多达1.97亿公顷。再加上米国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使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业强国,人均粮食产量多达1748公斤。米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
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为68653万吨。我国粮食生产区是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苏、安徽、黑龙江等13个省份。这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我国粮食产量虽然位于世界第一,超过了6.8亿吨,但我国人口多达14.1亿,也是世界第二,人均粮食产量为486公斤,刚能满足自身需求。
2024年的小麦产量将在充沛降水的助推下创下3430万吨的新高,进一步巩固了加国作为全球主要小麦出口国的地位。 预计在2024-25年收获期,加国将向80多个国家出口2540万吨小麦。 此次小麦产量的提升,非硬质小麦的产量增长了4%,硬质小麦则增长了8%,均超过了市场预期。
再回到加国粮食产业来,目前这一个国家最大的粮食公司是维特拉,它是加国领先的农业综合企业之一,业务涵盖谷物收购、储存、加工和全球贸易,在加国粮食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前身是 Saskatchewan Wheat Pool(1920年代成立),2007年重组为维特拉。
维特拉是加国粮食系统的支柱企业,从草原三省农场到全球市场,其筒仓、加工厂和港口设施构成了一条高效的粮食价值链。对于加国农民、出口经济和国际买家而言,维特拉 的角色不可或缺,2012年被 瑞士嘉能可(Glencore) 收购,2023年与米国邦吉合并部分业务,形成全球农业巨头。
维特拉拥有大量的筒仓(Silos)和粮仓升降机(Grain Elevators),它在加国运营 100多个谷物收购站点,主要分布在草原三省(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曼尼托巴) 和魁北克。
典型设施包括:大型集运筒仓(如萨斯喀彻温的 Regina Terminal)。港口终端粮仓(如温哥华港、蒙特利尔港)。全球最大的农作物贸易商之一邦吉以80亿美元收购加国粮商维特拉(维特拉)的交易获得加国批准。
在最近做出这一决定之前,全球监督管理的机构的批准推迟了这笔原定于2024年中期完成的交易。加国的同意附带了一些条件,包括出售一些资产。
据了解,邦吉是国际上四大粮食贸易商ABCD中的“B”,这四巨头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主导着农产品市场。收购维特拉的交易于2023年6月宣布,这一笔交易将创造一个价值250亿美元的巨头,从而能够与该行业的寡头竞争:和嘉吉分别代表ABCD中的“A”和“C”,而路易达孚则代表“D”。
邦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完成邦吉-维特拉交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加国的批准下,我们即将完成监管程序,预计将于2025年初完成。”邦吉仍在等待我国监督管理的机构的批准。
此前,加国反垄断监督管理的机构对此次收购表示担忧,称其将对农业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反竞争影响”。
我以前在国内也见过一些零星分布的小谷仓,但今天我在魁北克看到的长几公里的大型筒仓还是颠覆了我的认知。
以前听说加国英格里斯谷物升降机是加国最后一批排列式升降机,其所在地于1997年作为加国国家历史遗址得到全面修复和保护。但事实上,魁北克的筒仓升降机规模更大。
我不知道米国和前苏联是不是曾经有过规模更大的筒仓升降机。不过我听说米国德伯鲁克升降谷仓是世界最大的,我没有当地考验查证,所以也不能直接将魁北克的谷物升降机与德伯鲁克升降谷仓进行规模对比。
如果你问世界上最大的谷仓在哪里?你其实找不到准备答案的,就算你问人工智能也不一定有效。
我也在网上搜集过全球的大型谷仓,通常是某个吉尼斯大全认证的世界上最大的谷仓马上被更大的谷仓颠覆了。
目前公认的米国迪布鲁斯谷仓(DeBruce Grain, Wichita, Kansas)是最大的,它的容量是14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谷物储存设施,由数百个混凝土筒仓组成。谷仓直接连接 BNSF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可快速装载110节车厢的列车,主要处理小麦、玉米和大豆,出口至亚洲和拉丁美洲,目前被日本全农(Zen-Noh Grain Corporation)收购。
加国·温哥华港口粮仓(Vancouver Grain Terminal)可能更大,它的容量是250万吨(多个筒仓群组合)。是加国西海岸最大的粮食出口枢纽,连接CPKC和CN铁路。主要出口小麦、油菜籽到我国和日本等市场,运营商包括 Viterra、Cargill、Richardson International。
俄国新罗西斯克粮仓(Novorossiysk Grain Terminal)的容量是130万吨,它是黑海地区最大的粮食出口设施,服务俄国和乌克兰小麦出口,通过铁路和海运销往中东、非洲。属于俄国国家粮食集团(United Grain Company)。
全球最大单体筒仓是米国·图特尔溪谷仓(Tuttle Creek Grain Terminal, Kansas),单体容量约 2000万蒲式耳(约 54万吨)。作为全世界最大的 单体混凝土筒仓,专为小麦储存设计。由米国农业部(USDA) 管理,用于国家粮食储备,但阿根廷,澳洲和乌克兰也有体量更大的谷仓,需要黄剑博再去论证。
在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谷仓是米国德伯鲁克升降谷仓。这个谷仓位于堪萨斯州海威里,一共分三列,67个筒仓,装满谷物后重量能达到900万吨。为了确认和保证安全,这座谷仓一开始就被建造得无比坚固,看起来坚不可摧。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当时每个筒仓配备了一个大功率的升降机。因此它们能在不用时沉到地下深处。又能在需要时升到地面。而这一系列的操作是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做相关操作的。
德伯鲁克升降谷仓是米国密西西比河沿岸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农业设施之一,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米国中西部“谷物经济”的重要枢纽。现部分结构被改造为文化地标,成为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的典范。
谷仓在19世纪后期(约1870至1890年),随米国中西部小麦和玉米产业扩张而建。通过密西西比河航运和铁路,将爱荷华州、伊利诺伊州的谷物转运至米国东部或出口。在20世纪中后期,因农业技术变革(钢制筒仓普及)和河运衰退逐渐停用。
1998年6月8日的一天,一群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地工作着。不曾想,这座谷仓居然丝毫没有征兆地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巨大的爆炸声传到了十英里之外,令人震惊。
据群众反应,当天农民伯伯在田野听到轰隆一声巨响,这座世界上最大的谷仓居然自爆了(黄剑博还以为只有钢化玻璃会自爆)。顷刻之间,仓内贮存着约900万吨谷物瞬间化为乌有,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的谷仓被夷为平地。更为不幸的是,这起事故造成了7人死亡、11人受重伤。
当消防人员赶到德伯鲁克谷仓时,升降谷仓的整个楼层都被爆炸引起的大火烧毁了。他们没法上去,只能坐在起重机上到达谷仓屋顶,然后再下降到谷仓底部。
这时,整个混凝土谷仓就像鸡蛋壳一样,到处都是蜘蛛网一样的裂缝。稍不留神,谷仓也许就会塌下来。消防人员不得不建立一个简陋的支架系统以便相互照应。
面对着连绵一千多米的大仓,营救队伍稳步向前,仔细搜查每一个角落。很快,他们发现了莫斯特,他是德伯克谷仓里的一名老工人。谷仓起火时,大火离他刚好有两幢楼远,当爆炸声响起时,火势迅速向他扑来,他被烧伤了,困在谷仓下面,生命奄奄一息。
当消防人员冒着浓烟找到他时,他首先看见了他们,他的身体被很严重地烧伤,但依然吃力地对着消防人员挥手。消防人员立即用绳子将他固定好,然后把他放进篮子,送到起重机里吊上去。
从爆炸的惨烈程度来看,相当于被投放了一个重型导弹。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它既不是恐之怖袭之击也不是化学物品泄露,更不是有人蓄意谋划,真相就是粮食它自己爆炸了。
别以为这样的爆炸现象只会发生谷仓内,但其实我们平常生活中也也许会出现类似的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粮食无端地爆炸呢?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这一些潜伏在身边的隐患呢?
当时整个谷仓就被熊熊大火烧毁了。经过三天的搜索后,救援人员在谷仓的灰烬里找到了七名工人的尸体,他们全都被烧得面目全非;而其他11名工人则大面积烧伤,陷入了昏迷状态。这起爆炸事件轰动了整个米国,人们纷纷猜测是事故发生的原因。然而事故的调查的最终结果却令人唏嘘不已:
原来当天上午9点18分,一个升降机的传送带和轴承在磨擦的过程中造成了过高的温度,产生了小火花。正是这细微的火苗点燃了悬浮在谷粒间的粉尘,引起了巨大的火球并迅速波及到了整个谷仓,仓内瞬间急剧膨胀的空气就引发猛烈爆炸。
米国平均每年有12起左右的谷仓升降机爆炸发生,后来谷仓企业决定通过在谷仓里撒矿物油以防止细微谷粒飞扬的方法来防止爆炸事故的再次发生。
实际上由粉尘引起爆炸的事故并不罕见,大到工厂、谷仓,小到家里的厨房都可能会发生。比如我国最为惨烈的粮食粉尘爆炸事故就发生在秦皇岛的一个淀粉厂内。原因是当时工人看到车间散落了一地的淀粉,便用铁锨、铁畚箕进行清扫。殊不知,铁制工具碰撞造成了过高的温度,产生的火花从而引发粉尘爆炸。该事故一共导致21人死亡,47人受伤,损失惨重。
可燃和易爆的粉尘被称为可燃性粉尘。别看粉尘的颗粒小到微不足道,但发起脾气威力一点都不小。只要达到了适宜的条件,随时能变身成为炸弹,燃起一片火海。金属粉尘、粮食粉尘、木粉、糖粉、颜料粉末、煤粉、涂料粉、亚麻粉尘、炸药粉,甚至是玉米淀粉,也会引起毁灭性的爆炸。
1913年至1973年间米国仅工农业领域,就发生过72次非常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而在英国的化工和造纸等行业中,就发生了243次粉尘爆炸,死伤204人。我国在1942年本溪煤矿曾发生世界上最大的煤尘爆炸,死亡1549人,重伤246人(科普中国记录片:灭顶灾难 20世纪大灾难 作者凌某立,出版日期2002年12月1日)
2011年10月29日7时,米国堪萨斯州艾奇逊市巴里特粮食公司(Bartlett Grain Company in Atchison, Kansas)玉米筒仓又发生粉尘爆炸,导致6人死亡,2人受伤。黄剑博发现仓顶工作间被炸塌,并倒向一侧。部分筒仓裂口。三英里外有震感。巴里特粮食公司总裁费洛斯说,发生爆炸时,11名工人正在往列车上装玉米。
谷仓毕竟也属于大型仓库,而通常仓库失火多会引起爆炸,2020年8月4日,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巨大爆之炸,多栋房屋受损,玻璃被震碎,天上升起红色烟雾,当时爆炸造成至少190人死亡、6500多人受伤,3人失踪。原因是贝鲁特港口12号仓库的管理存在严重疏忽,因为仓库内除了2750吨硝酸铵,还存放了大量的烟花和爆竹,这是非常愚蠢的仓储存放组合,这些管理人员太不专业了。
贝鲁特港口区硝酸铵仓库被炸成尘土,但近在咫尺的长约130米的巨型混凝土面粉筒仓建筑却在这次大爆炸中完好无损,它居然在爆炸之中幸存下来,可见筒仓的坚固。
1921年9月21日晨,德国奥堡的巴斯夫公司,世界第一座合成氨化肥厂发生大爆炸。该厂工人为破碎库房里已结成大块的4500吨硝酸铵与硫酸铵1:1的混合物,使用氯酸钾混合汽油来实施爆破,结果发生了大爆炸。地面被炸出一个125米长、90米宽,深19米的巨坑,巴斯夫公司这座引以为傲的、在一战中安然无恙的巨型工厂(因为那时还没有远程战机和战略轰炸)完全毁灭。冲击波掀飞了25公里外的屋顶,震碎了70公里外的玻璃,300公里外的慕尼黑都听到了响声。
大爆炸共造成669人死亡及失踪,1952人受伤,在半径六公里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破坏,摧毁约80%的城市建筑,造成7500人无家可归。这只是一个开始,远不是结束。
至于堪萨斯城,有些东西失落了,在变化中远去,不可复归。没有逝去的是夏日闷热而潮湿的日夜,这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及其支流所共有的气候类型。这个城市一次次的复兴是否讲述着一个新的胜利的故事?它是不是已经学会怎么样与自己的极限及其所处的生态现实相处?
诚如黄剑博所言: “米国人对大平原仅仅一个或两个世纪的统治,并不能成为预言任何社会或机制长期生存概率的根据。在如此短暂阶段的基础上,没有历史学家、环境史家或其他人,可以静心挑选出一个未来的赢家。”
说完的北美的谷仓,我们顺带提一下前苏联的谷仓建筑,网络上鲜有当年遗留下来的照片。
黄剑博研究过苏联的集体农场,1929年有57万人,1934年则有234万人。新创建集体农庄176万个。此外,24%的集体农场成立于1930年,换句线%的集体农庄是在短短两年内创建的。农场的机器和拖拉机站在1930 年从0创建了 1400 个,1934 年创建了 3533 个。1929年有3042个国营农场,1931 年达到高峰时有5383个国营农场,1934 年新建并继续运营的国有农场有 4742 个。
苏联集体农庄共获得集体化拖拉机336万台,可自用或租赁。集体农场自有拖拉机的数量是国营农场的两倍,而集体农场总共拥有的拖拉机数量几乎是国营农场的四倍。由此得出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拖拉机化首先从集体农场开始,即集体化农民提供了拖拉机。
在集体化过程中,苏联的土地,特别是粮区的土地,是非常分散的。苏联土地总面积达2207亿公顷,其中已使用和未使用的耕地224亿公顷,所以苏联时期的集体农场和国营农场的规模都是很难来想象的宏伟,应该也会留下大量壮观的谷仓建筑,这个有待俄乌战争结束之后,黄剑博再去当地考验查证。